- · 《鞍山师范学院学报》刊[08/03]
- · 《鞍山师范学院学报》征[08/03]
- · 《鞍山师范学院学报》投[08/03]
- · 《鞍山师范学院学报》数[08/03]
- · 《鞍山师范学院学报》栏[08/03]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明朝疆域图中东北的“奴儿干都司”是何机构?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如果看到明朝疆域图,会发现其东北方向显得相当突兀,这里面积庞大,写着五个汉字: “奴儿干都司”,这是明王朝在此处的统治机构。“奴儿干”这个名称一听就知道不是汉语,其
如果看到明朝疆域图,会发现其东北方向显得相当突兀,这里面积庞大,写着五个汉字: “奴儿干都司”,这是明王朝在此处的统治机构。“奴儿干”这个名称一听就知道不是汉语,其实这是女真语(后面满语也这么说),意思是“山水画”,而且很奇怪的是,地图上没有画奴儿干都司的上界,显示出“上不封顶”的怪状,那么,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呢?
目前最常见的明朝版图(宣德年间) 这,还要从明朝对东北的统治说起。 其实,现在的辽东以北中国东北地区(甚至加上俄远东大片土地),在古代中原王朝基本没有大力经营,最多就是羁縻一下。毕竟这里气候恶劣,以当时的生产条件开发起来颇为困难,所以这个地方生活着的都是些渔猎民族,但有时候这些民族也时来运转,比如女真人,就在12世纪灭亡北宋,进入了中原并建立了金朝。 而到了元朝,东北这一带设置了辽阳行省,一直到明朝建立。 但是,当时有一个问题,明朝建立的时候,东北地区还残留了大量的蒙古势力,这是明朝所决不允许的,明太祖朱元璋多次北伐,洪武二十年(1307年),明军迫使元朝太尉、开元王纳哈出(当时此人事实上已成为控制辽东的军阀,拥兵20万,实力强大)投降,明朝势力渗透入东北。明太祖北伐后,黑龙江,乌苏里江流域先前依附元朝的部落首领多归降明朝,并请求参照元朝征东元帅府(又称征东招讨司,元朝控制这里的军事机构,隶属辽阳行省)旧制进行册封。
明朝初期武功强盛,对蒙古进行了大规模北伐 明朝自然是乐见其成,但明王朝对东北地区也不是很熟悉,明成祖时期,蒙古在东北的势力基本被清除出去,永乐七年(1409年),明成祖在女真人生活的地方,也就是中国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,这是继辽东都司后明朝在东北设立的另一个机构,永乐九年(1411年)正式开始行政管辖权。 那这“奴儿干都司”是个什么性质呢?这里简单说下明朝的行政区划,明朝的核心疆域是传统意义的汉地,迁都北京后,明王朝在汉地设立了十三个布政使司和两个首都直辖区,俗称“两京十三省”。但对于一些周边部族生活的地区,明朝没有在这里大规模开疆拓土的意图,但明朝迫切希望恢复元代被严重破坏的“宗藩体制”,让周边的各部族认自己当老大,对于东北地区来说,自然也是如此。
所以,这个时候明朝就出现了一些羁縻性质的统治机构,主要就是都司卫所,明朝羁縻统治的都司主要是三个:乌斯藏都司,朵甘都司和奴儿干都司,管理藏区和东北。都司下面管理的是羁縻卫所,都司卫所的统治规则通常是:明朝册封当地某些部族首长为部族长官(都督、都指挥、指挥、千百户、都指挥使、镇抚等官,赐给敕书印记,管理当地事务),这些部落长官名义上属于明朝官吏,实际除了表示臣服,偶尔纳贡,基本照旧。 东北地区自然也出现了大量卫所,根据历史记载,永乐元年(1403年),明朝派行人邢枢等往谕奴儿干,招抚诸部。永乐二年(1404年),置奴儿干等卫,其后相继建卫所达一百三十余个。 这么多卫所,需要统辖管理,于是就有了卫所以上更进一步的羁縻建制——都司,永乐七年(1409年)四月,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(蒙古后裔,当时其入朝朝贡,向朱棣表示奴儿干地方虽然已经建立了奴儿干卫,但那里地处冲要,应该建立元帅府)的建议下,明政府决定设置奴儿干都司,统辖各卫所,以东宁卫指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,千户王肇舟等为都指挥佥事。
大家注意图中的“北山女真部”,这其实是现在的楚科奇人,活动范围非常大,一直到北冰洋,根据历史记载,这北山女真曾经有某一支向明朝进贡过,所以可以划为明朝版图,但由于其分布过广,无法详细画出,而划到北冰洋又很不合适,所以明朝疆域图有个极为少见的情况:东北方没有上界。 奴儿干都司其治所位于哪里呢?其治所位于黑龙江下游东岸靠近入海口的奴儿干城(元朝征东元帅府旧地,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)。
目前最常见的明朝版图(宣德年间) 这,还要从明朝对东北的统治说起。 其实,现在的辽东以北中国东北地区(甚至加上俄远东大片土地),在古代中原王朝基本没有大力经营,最多就是羁縻一下。毕竟这里气候恶劣,以当时的生产条件开发起来颇为困难,所以这个地方生活着的都是些渔猎民族,但有时候这些民族也时来运转,比如女真人,就在12世纪灭亡北宋,进入了中原并建立了金朝。 而到了元朝,东北这一带设置了辽阳行省,一直到明朝建立。 但是,当时有一个问题,明朝建立的时候,东北地区还残留了大量的蒙古势力,这是明朝所决不允许的,明太祖朱元璋多次北伐,洪武二十年(1307年),明军迫使元朝太尉、开元王纳哈出(当时此人事实上已成为控制辽东的军阀,拥兵20万,实力强大)投降,明朝势力渗透入东北。明太祖北伐后,黑龙江,乌苏里江流域先前依附元朝的部落首领多归降明朝,并请求参照元朝征东元帅府(又称征东招讨司,元朝控制这里的军事机构,隶属辽阳行省)旧制进行册封。
明朝初期武功强盛,对蒙古进行了大规模北伐 明朝自然是乐见其成,但明王朝对东北地区也不是很熟悉,明成祖时期,蒙古在东北的势力基本被清除出去,永乐七年(1409年),明成祖在女真人生活的地方,也就是中国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,这是继辽东都司后明朝在东北设立的另一个机构,永乐九年(1411年)正式开始行政管辖权。 那这“奴儿干都司”是个什么性质呢?这里简单说下明朝的行政区划,明朝的核心疆域是传统意义的汉地,迁都北京后,明王朝在汉地设立了十三个布政使司和两个首都直辖区,俗称“两京十三省”。但对于一些周边部族生活的地区,明朝没有在这里大规模开疆拓土的意图,但明朝迫切希望恢复元代被严重破坏的“宗藩体制”,让周边的各部族认自己当老大,对于东北地区来说,自然也是如此。
所以,这个时候明朝就出现了一些羁縻性质的统治机构,主要就是都司卫所,明朝羁縻统治的都司主要是三个:乌斯藏都司,朵甘都司和奴儿干都司,管理藏区和东北。都司下面管理的是羁縻卫所,都司卫所的统治规则通常是:明朝册封当地某些部族首长为部族长官(都督、都指挥、指挥、千百户、都指挥使、镇抚等官,赐给敕书印记,管理当地事务),这些部落长官名义上属于明朝官吏,实际除了表示臣服,偶尔纳贡,基本照旧。 东北地区自然也出现了大量卫所,根据历史记载,永乐元年(1403年),明朝派行人邢枢等往谕奴儿干,招抚诸部。永乐二年(1404年),置奴儿干等卫,其后相继建卫所达一百三十余个。 这么多卫所,需要统辖管理,于是就有了卫所以上更进一步的羁縻建制——都司,永乐七年(1409年)四月,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(蒙古后裔,当时其入朝朝贡,向朱棣表示奴儿干地方虽然已经建立了奴儿干卫,但那里地处冲要,应该建立元帅府)的建议下,明政府决定设置奴儿干都司,统辖各卫所,以东宁卫指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,千户王肇舟等为都指挥佥事。
大家注意图中的“北山女真部”,这其实是现在的楚科奇人,活动范围非常大,一直到北冰洋,根据历史记载,这北山女真曾经有某一支向明朝进贡过,所以可以划为明朝版图,但由于其分布过广,无法详细画出,而划到北冰洋又很不合适,所以明朝疆域图有个极为少见的情况:东北方没有上界。 奴儿干都司其治所位于哪里呢?其治所位于黑龙江下游东岸靠近入海口的奴儿干城(元朝征东元帅府旧地,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)。
文章来源:《鞍山师范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assfxyxb.cn/zonghexinwen/2021/1209/723.html